400-900-9599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解读开展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试点工作 >

解读开展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试点工作

发布时间:2022-07-18 10:50:31    来源:    点击:

 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截至2017年底,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.4亿人,占总人口的17.3%。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.5亿,占老年人总数的65%,失能、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。失能、高龄、空巢老人的增多,使得很多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。2018年4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促进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发展的意见》,明确要健全“互联网+医疗健康”服务体系,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,同时强化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。

 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工作的深度融合,近期部分地区出现了 “网约护士”,大多由社会力量主导推动。其实质是互联网+护理服务,即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,通过“线上申请、线下服务”的方式,由护士上门为群众提供护理服务。

(一)主要思路

      以“人民群众健康”为中心,以“问题和需求”为导向,坚持鼓励创新和规范引导并重,创新护理服务模式,增加护理服务供给,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。同时,引导规范发展,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。

 

(二)主要内容

    《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试点工作方案》分为五部分:第一部分,总体要求。明确了开展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。第二部分,基本原则。按照“依法开展、规范服务,以人为本、满足需求,鼓励创新、包容审慎,因地制宜、循序渐进”的原则,开展试点工作。第三部分,试点内容。对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的提供主体、服务对象、服务项目、服务行为、服务管理、第三方信息技术平台、相关责任、风险防控、支撑机制等提出原则性要求。第四部分,试点地区和时间。确定北京市、天津市、上海市、江苏省、浙江省、广东省作为试点省份,其他省份结合实际情况选取试点城市或地区开展试点工作。试点时间1年左右。第五部分,有关要求。试点地区和试点医疗机构要提高认识、加强领导,试点先行、总结经验,加强监管、防范风险,加大宣传、正确引导。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,主动密切关注辖区内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新型业态发展情况,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,引导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规范开展。